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正解导读

     出离地狱  前面说了,我们以黑暗邪恶的「地狱」,造作诸罪行恶业,就会出现地狱。反之,我们也有光明、善良、智慧、慈悲的「地藏心」,以此造作善业,就会出现天堂。  所以经上说一呼地藏名号,或见其形像...一些般若智慧不行。  尽管如此,作为佛子,我们还是要坚持於相离相,以智慧与本经经义相应。在这里,佛陀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,叫做「依义不依语」(见《涅盘经》及《维摩诘所说经》)。  若不能通达这...

    黄胜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1360651.html
  • 佛像的意义

    。所以它是教学的工具,功德之殊胜,没有其他东西能够比。人常存此,连世间算命看相的人都懂得,相随心转。你常常看佛像,常常看菩萨像,佛像是智慧的相,慈悲的相,所以人说喜欢造佛像的人,将来他得的果报,自己身相庄严,这个有道理,不是没有道理。常常看佛像,常常存好心,孝心、敬心、慈悲智慧是好心,他的相怎么会不好!相貌会转,身体体质也会转,这是说造像功德不可思议,造像无比的殊胜,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。 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758361248.html
  • 向观世音菩萨学习

    不应被物质与色情所迷惑。这样才能拓展人类本性原来清净的智慧。   净瓶与甘露,表示行者们应常学习菩萨的信愿,先落实于自我心灵的提升,后亦净化他。佛经上说: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,随其心净而其...嗔、痴的心魔作祟之下,一切行为造作皆以“自私的假我”为出发点。如果我们能学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精神,长养智慧,我们便能济世利物、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。   结语   观世音菩萨,悲愿宏深,感应广大;...

    颜尊严

    |观世音|观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658363351.html
  • 大公报社长王国华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演讲

    不昧本心”,“直指本心”,“明心见性”。佛教联结“”与“和”,智慧、慈悲、平等、宽容,正是通往和谐世界的心灵管道,具备促进和谐的独特优势。 我认为,佛教有促进社会和谐的三大优势:第一,佛教...佛教论坛。这次论坛以“和谐世界,从开始”为主题,是对佛陀遗训的最好弘扬,必将对推动佛教的改革和发展,促进世界和平,产生深远的影响。作为媒体工作者,我发言的题目是:宗教、媒体与和谐世界。我想讲三点看法...

    大公报

    |大公报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1404113704.html
  • 菩提的特征及实践-认识菩提(7)

    满故;发无边,等虚空界无不往故;发宽博心,悉见一切诸如来故;发清净心,于三世法,智无违故;发智慧,普入一切智慧海故。”   除此而外,许多大乘经论皆从不同角度对菩提的内涵进行了阐述,内容极为...   七、菩提的特征及实践   凡夫的心灵世界中,每种心行皆有各自的特征:贪心有贪心的特征、嗔心有嗔心的特征、慢有慢的特征。那么,菩提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?《华严经》告诉我们:“发菩提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1232933811.html
  • 略论净土欣厌行

    净行,与往生本愿南辕北辙,无法交感,自设菩提觉静之障。故劝我等同伦当随顺大师言,转变心行,以不求自乐无染心替代贪求自乐之,即智慧;以安清净心转换无安众生,拔一切众生苦,具足慈悲;以乐清净心除灭...灭”。  世间多忧苦,流转起还没,无物可依怙。人生在世,追求种种圆满,诸如生命的永恒,自的适逸,家庭的幸福,事业的成功等等。然而总是事与愿违,纵然挖空心思,绞尽脑汁,收获却难如人愿。往往一波未平,...

    释果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339081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

      大乘佛教的智慧解脱   佛教认为,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人们的分别。佛典中常说: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(如《大乘起信论》等),就是说现象世界的一切差别,都源于人们的这种分别。人们由分别而起我执、法执,生贪、嗔、痴三毒,成种种颠倒妄想,从而陷于无尽的烦恼,无边的苦海,不得解脱。对此,大乘佛教认为,要得到彻底的解脱,就必须以无分别的、平等的“般若”智慧,从根本上去除人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840054.html
  • 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

    的体会和看法。事实上,我们本具的佛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,没有名字标签,也没有贫富贵贱,只因有累世积聚的业障,形成种种烦恼缠绕着我们,产生分别、执著,才使我们清净的智慧无法显现,见不到自心中的本具...此界的众生而有的名词。   那么,谁应该去西方极乐净土呢?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,将净土分为九品;在《无量寿经》里则分为三辈,也就是三个等级,各有三品。如果想生到“上上品”,第一是要出家,第二是发菩提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044322.html
  • 作主--八风吹不动

      修行贵在实践,而且要定慧双修、定慧等持。定力和智慧要靠平时养成,如果平日没有薰修,遇到境界时就不易认清真相,没办法安然地通过考验。有定力、有智慧的人,清净而不迷糊,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观察得很清楚...现前,时来运转,这一高兴,心中起了惊涛骇浪,就蒙蔽了清明的智慧。“衰”,遭遇挫折、失败而忧愁烦恼,乃至于身体病痛,或失业、或与亲友别离,“苦”境现前,就不得安宁。“乐”,事业、人际很得意,左右逢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745969.html
  • 密宗资粮道要义

    ;。菩提代表智慧,但是如果仅仅把菩提单纯地认为就是智慧,这是不全面的,菩提就是要用智慧去观照自身的心性,并将众生的心性与自己的自己的心性视为等同之。为何等同?因事而等同、因人而等同、因性而...”的菩提来。这也是菩提与世俗的爱心、善心的区别之一。   在此基础上,菩提需要具有两种特征:   其一、欲度无量众生出离轮回。   其二、欲成就无上智慧。  缺少一种,都...

    海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046533.html